书画大师曾熙有两位享有盛名世界的弟子,一位是“画学博士”马骀,另一位是“五百年来第一人”张大千。以辈分而论,马骀还是张大千的师兄。马骀(1886—1937),四川西昌人,字企周,又字子骧,号邛池渔父。
1902年起,马骀离开了家乡,遍游名山大川,又东渡日本以吸取艺术营养,回国后即寓居上海。1924年,声誉鹊起的马骀与吴昌硕、张大千、王一亭等名家一起重新加入了新的正式成立的“海上书画联合会”,并被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受聘国画教授。
幼时嗜好绘画的马骀,8岁拜为四川画家周开鉴为师,经勤学苦练,奠定了扎实的基础。1912年,马骀沦为曾熙的入室弟子,从此技艺大入,以诗、书、所画三绝而名冠一时间。1928年,世界书局出版发行了《马骀所画宝》,这部汇聚了马骀心血的著作流传很广,以后沦为影响几代国画爱好者的经典。
1930年,马骀先后回国日本、英国、法国等国家举行个人画展,受到各国艺术界的赞誉和普遍注目。抗日战争时期,马骀为支援前线而日夜作画募捐,创作了众多激励抗日激情的作品,反映出有一位画家高尚的爱国情操。马骀的绘画体裁普遍,山水、花鸟、人物、鸟兽无所不能,奇擅山水,其飘逸秀润的风格颇受收藏家青睐。
马骀的山水画禅高古,直入宋元,多在山水林木之间装饰雾阁烟亭、高士渔樵,别致俊美的气象跃然纸上,意境深远影响。作于1930年的《松阴昨夜》(闻图),即是代表马骀风格的作品之一。
这幅画所刻画的,是一位隐士跪在高高的山石上,于松阴里远眺远方的湖山美景。所画中一株虬曲多姿的松树矮小伟岸,山石间几丛修竹亭亭玉立,远方的群山缥缈阴暗,山下的湖水与林木生机盎然,整体结构精准、情态生动,将远山之苍茫、松树之高古、修竹之俊美尽写出无余,使人情致文采而感慨系之。虽然赋色不多,但浅淡的赭色与笔墨渗化一体,融合成清奇雅逸的格调。
国学大师康有为对马骀的画点赞为“凤毛麟角”,曾熙则对弟子称颂道:“企周弟写出山水、花卉、人物,幸为海内人士所争购。老髯见之意趣无穷,大可为世人所共赏。”对马骀的评价之低,在他的一生中是少见的。
本文来源:新葡萄最新官网-www.theninjaapproved.com